相信不少准爸准媽們都聽過“胎位不正”,胎位不正是一種胎位異常現象,多發生在孕晚期,若是在妊娠後期出現胎位不正,對生產極其不利,對胎兒的順利生成帶來一定的風險,因此,醫生普遍會告誡孕媽媽,在妊娠中期就要避免出現胎位不正睡姿,減少後期有胎位不正的問題出現。
1. 胎位不正的定義和類型
子宮內胎兒所在的位置稱為胎位,正確的胎位是嬰兒胎體和母體呈縱軸平行,胎兒頭部是在骨盆入口處,主方便分娩。而胎位不正,常見於胎兒的臀部在骨盆入口處,或胎體和母體呈垂直、斜位,這種異常胎位將不利於分娩,可能會引起難產,胎死宮內,子宮破裂等危險。
2. 睡姿對胎位的影響及避免的睡姿類型
糾正胎位不正睡姿,對妊娠中晚期的孕媽媽特別重要,畢竟胎位不正容易造成難產,對胎兒與母體都會產生安全威脅。孕媽媽在平時睡眠時,避開這些胎位不正睡姿,如趴著睡,不利於胎兒的生長,不要長期左側臥或右側臥,以及仰臥的睡姿,胎位不正睡姿會影響胎兒的活動,壓迫胎兒的生長發育,只有適當的左側臥、右側臥、仰臥交替才好,特別注意不能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。
3. 孕期最適宜的睡姿推薦
在不同的懷孕階段,孕媽媽有一些特定的睡姿,利於胎兒的穩定生長,也能讓母體減輕壓力。為此,孕媽媽從孕中期開始留意胎位不正睡姿,按正確的睡姿入睡為宜。
(1) 孕早期:
孕早期注意胎位不正睡姿,比如避免在孕期的1-3個月採取趴睡,抱著抱枕睡的習慣,可能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成形。
(2) 孕中期:
孕中期的准媽媽就要警惕胎位不正睡姿,儘量採取側臥或適當仰臥,羊水多就側臥,若是感覺下肢太沉就選仰臥。總之,仰臥和側臥的睡姿應交替進行,但基本還是左側位較多。
(3) 孕晚期:
仰臥是不推薦的孕晚期胎位不正睡姿,要避免長時間側臥,這可能會壓迫下腔靜脈,導致血液循環不暢,影響胎兒的活動,胎位無法順利調整,建議選擇左側臥位更合適。
4. 非醫學方法調整胎位
孕媽媽的胎位不正會影響胎兒的健康,增加分娩的難度,克制胎位不正睡姿,按側臥位的睡姿更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。如果孕媽媽有胎位不正的情況,這些非醫學方法能調整。
(1) 胸膝臥位:
孕婦排空膀胱,解開褲帶跪在床上,緩緩向下趴,讓胸部去找床,儘量貼在床面上,在胸部位置墊上枕頭,將上半身的重量都壓在枕頭上,兩手臂自然垂直床面保持彎曲,同時大腿和床面垂直。每天堅持10分鐘,做2-3次即可。
(2) 側臥位睡姿:
孕婦擺脫胎位不正睡姿,採取側臥位的方式,孕晚期儘量採取側臥位,體態較舒服,也助於胎兒自行回到固定位置。
(3) 旋轉骨盆:
糾正胎位不正,也可通過特定的骨盆傾斜或旋轉的體位,幫助胎兒慢慢調整位置。需注意,這一種糾正方式務必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。
5. 調整胎位應注意的安全問題
孕婦有胎位不正的情況,不止要注意胎位不正睡姿,還要考慮安全的問題,包括練習糾正胎位不正的方法,身體要保持平衡穩定,尋求專業醫生指導,每次練習時間不宜太長,飲食也要注意健康衛生。
孕婦做好產前檢查,能預選診斷出這一問題,如果有胎位不正的情況先不要著急,保持愉悅的心情和充足的睡眠,避免胎位不正睡姿,同時在醫生指導下積極干預調整胎位,胎兒也會在後期自行轉動胎位回正。